Friday, August 26, 2005

狂奔伊比利亚 之 开车转转 - 海岸线



接下来的一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的一天。英属直布罗陀需要额外签证,俺村一致决定不惯他们这毛病,俺们不去了。


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绕道去Granada,也可以将就着看看Costa del Sol一带是什么样子。豆包车沿着山里险峻的盘山公路转来转去,终于,在天尽头看到一线波光粼粼。


开出Sierra Blanca山脉进入Marbella城之前,经过了一片崭新的富人区。色彩斑斓,依山而建的别野眺望着山下的地中海,到处都是正在建设的新社区和新房子,难怪看到的所有旅游手册上,都说这一带的房地产近年来蓬勃发展,算是世界上房地产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繁荣。俺村啧啧羡慕地瞪着两对八只红眼珠冲下山坡,冲进车水马龙的Marbella市。


Marbella 是直布罗陀海峡一带的度假城市,50年代开始名声鹊起,以几个地中海沿岸的海滩而出点小名。海边的别野很像Malibu或者San Diego海边的房子,各自霸占着一块海滩。



俺村探头探脑的钻进海水浴场,冬日里的海滩有点冷清,只有不多的几户人家在沙滩上玩耍晒光猪。Marbella就这样匆匆而过,俺村继续向东,奔向Malaga。


沿着与海岸线平行的高速公路东行60多公里,就是Costa del Sol最大的城市Malaga。毕加索(Picasso)出生于此,并且学习绘画。Malaga已经是繁华大都市的模样,车多人多路多。

原本计划去看看摩尔人留下的遗址公园,因为重复的迷路浪费了不多的时间而作罢。俺村将豆包车插空停在了灯塔附近,将就着眺望山顶上的古堡遗址,码头上停泊的油轮和不远处的白色灯塔。海边的风很大,就着美景顶着海风吃了罐头午餐。地上放着的罐头盒和塑料袋,令过路的mm们十分犹豫,疑惑着是否应该给这两个流浪汉面前的罐头盒里赏几个钢崩儿。



绕啊绕,绕啊绕,问过三个加油站,穿越三次Malaga后,豆包车终于绕出城开上了正路,向Granada方向绝尘而去。



今天的游记不好玩,十足的走马观花。

Sunday, August 21, 2005

狂奔伊比利亚 之 Ronda




豆包车在大片橄榄树和小群牛羊点缀的连绵起伏的安达卢西亚狂奔。转过山头,出现在眼前的,是盘踞在远处山巅上的一座如梦似幻的白色山城。在安达鲁西亚多如繁星的白城(white wash towns)当中,盘据在海拔750公尺崖壁上的隆达小城,因斗牛而家喻户晓。

隆达小城最大的特色是峡谷风光和斗牛历史。Guadalevin河穿城而过,形成的百米深的峡谷,El Tajo gorge将Ronda分割为悬崖两侧的新,旧两城。穆斯林时代Ronda曾是一个独立的卫星小国的首都,1485被基督教攻下。


夜晚的隆达很热闹,街上除了游客还有很多当地的姑娘小子们,在节日的灯火下徜徉。书上说此地生产皮革制品,别的俺不知道,店铺橱窗里摆的皮孩可是有几双又便宜又好看。同样质地的男鞋于北美是要75刀以上的,但橱窗里的特价是34欧似乎样式更好。俺村捂着钱袋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放弃了占便宜的念头,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行程,总不能将新鞋象褡裢一样扛在肩头走吧。不是斗牛的季节,旅馆不是很难找,看了三家,略微砍价就顺利住下。广场旁的旅馆,40欧带洗手间,两人三张床,如有时间精力,一定还能找到更便宜的房间。




清晨,天还未亮,俺村就溜出旅馆,出门逛街。清晨的Plaza de Espana广场已无昨夜的繁华,安安静静。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里曾经描述过一个小城在西班牙内战初期的故事,小城里有个悬崖,两侧的敌对双方打来打去,战后,战败的一方不论生死,一块被扔下了悬崖。听上去跟湘西凤凰,将男丁都拉到江边杀掉是差不多的残暴手段。


这段故事里描述的广场,就是Plaza de Espana,现如今广场的下面,是大型的地下停车场。扔人的桥头就是新桥(Puente Nuevo)一带,月黑风疾时,桥下肯定聚集了不少孤魂野鬼。呵呵~~ 时间太早,街上鲜有店铺开门,在一家旅店附设的小店喝完超浓咖啡,醒醒神,俺村便开始了检查市容的工作。



El Tajo峡谷上有三座桥,连接新城和旧城,饭馆旅馆长途车站火车站大多在新区一侧。新桥Puente Nuevo桥对岸的老居民区里,只有寥寥无几的早起市民。


欧洲街上野狗多,走了这么多地方,俺瞧着是以隆达为最甚。俺不知道前世干了什么坏事得罪了隆达的狗狗们,街头的无家可归狗儿们争相追逐俺一个人。在警察局前,尾随俺一路的俺的追随者们发生武斗,争相吠着恐吓对方,不知道追随者们作何感想,反正俺是被吓着了。警局里出来的警察叔叔粗暴的轰散了追随俺一路的小团伙,及时地给俺结了围。叔叔深度怀疑俺的包里一定背了肉才能如此吸引吃了上顿没下顿狗儿盲流,但是俺发誓包里别说是没肉,馒头都没有一个,只有肉身一尊, 咳。


平日里俺比较懒惰,常常扮演卧龙睡到日上三竿,出门时却都是不用叫,自觉自愿的早起晚睡。


老城区里的街道仍然保留着中世纪时期的特点和穆斯林时期的很多遗址,众多幽静的小肚鸡肠般错综复杂的巷子和拥挤整洁的白色民居。清晨,环卫小工勤快的打扫街道卫生,大扫帚,小推车,跟俺们小时候做的门前三包似的。早起的居民给野狗们带来了早饭,俺心有余悸的躲得远远的石像后面探头张望。



1741年新桥曾经倒塌,隔年在靠近谷底之处建了一座桥,并于旧城区的桥端造了一座石门,以国王之名命为"菲利普五世之门"(Puent de Felipe V.)。

这里是眺望新城是绝佳的角度,很有点浪漫气氛。从这里可以眺望深谷对岸山坡上的白色房舍,清晨的光线是温暖柔和的,街上没有游客,没有村民,幽静的小城仿佛一幅风景优美的图画,俺村土鳖们流连于此很长时间,不知是触动了心底的哪一根筋。

凛冽的小风把俺吹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偷偷的甩了几把在墙根下,以示到此一游(纸用光了,总不能让鼻涕过河吧)。



安达卢西亚是斗牛的发源地,隆达迄今还有专门的斗牛学校。两百多年历史的Plaza de Toros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独一无二的石砌围栏,红黄相间的明亮色彩。

趁着早上大批游人未到,俺溜达在场地中间细软的黄色细土场地上,早上的阳光洒在身上,想象着俺...就是...一头牛...没头没脑的牛...眼睛度数太深而且视线模糊...找不见斗俺的人...便自顾自摇摇晃晃在空旷的场地上奔来奔去。呵呵~~怎么听着有点象没头脑和不高兴最后那一段啊。麦大妈的"Take a Bow"据说就是在此斗牛场拍摄。

太阳慢慢升高,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俺村撤到斗牛士暂时躲避牛犄角的防护木板背后,估计斗牛士的身材都比较瘦小枯干,俺深吸一口气,才勉强挤进木板和围墙间窄小的夹缝,感觉很憋屈,干脆爬到木板上头坐着,若真是有暴走牛,俺立马就玩完了,这洋洋得意的坐姿指定是一下子就被挑在牛犄角上了。



在Ronda的晚餐乏善可陈,除了牛尾一如既往的还算出色外,并无特别出彩的地方。主要原因还是时间不多,没有找到当地人的饭馆。饭馆经理指给服务生看俺们的相机,脸颊上有两朵高山红的小伙子马上摆个pose,并且耐心的保持着这个姿势。


到今天依然不知如何形容这天清晨面对美景的感受,但隆达无疑是俺此行最爱的小城。 最后再在新桥上看一眼,让这美好的画面印在心底。跳上豆包车,穿过险峻的群山,奔向地中海。